当前位置: 文娱头条 > 头条 >

旅游复苏,乱象不能“复苏”

来源: 中国经济网日期:2023-06-29 15:18:41阅读量:9734

刘晓庆

贵州安顺女子景区前用树枝拦车收费20元一辆;彬州景区60多岁大妈组团拦游客强行卖香;成都文殊院景区门口,职业乞丐早九晚五,日赚千元;游客未购物,遭海口导游恶劣对待……刚刚过去的周末,旅游市场热度不减,随着春色渐浓,人们游山玩水的脚步遍及大好河山,但与此同时,旅游乱象也频频上演。

平心而论,文旅复苏的这股势头来得并不容易。3年疫情,熬过亏损、撑过关门,无数景区和商家对游客“望眼欲穿”……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以后,景区和商家的“春天”再度来临。于是各地都铆足了劲,想在复苏之势中分得一杯羹。前段时间,就有各地文旅局长“花式内卷”,使出十八般武艺,只为在游客心中留下几分“存在感”。

旅游复苏来之不易,但乱象“复苏”为何轻而易举?

究其原因,一些商家的“报复性逐利”心态是根本。在他们的认知里,“吃旅游饭”就是一次性生意、一锤子买卖,趁着外地游客不熟悉本地物价,能宰一个是一个,宰完一批换一批。正是这种只顾眼前、不看长远的短视心态,让安顺女子仅凭一根树枝就敢拦车收费,也让60多岁大妈不顾游客口中的“不要不要”,强行包围式兜售。所作所为,不可谓不嚣张。

如今,游客踏上旅程,不仅寻求在青山秀水间给眼睛“放个假”,更寻求在浩渺天地间让心灵“吸个氧”。在世俗烦忧之中,“偷得浮生半日闲”。但这些宰客、欺客等现象,却直接打破了游客对景区的期待。毕竟风景再美,也抵不过情感被冒犯的不快,也盖不住被当作“冤大头”的愤怒。而这些被拦车、被要钱、被强买强卖的乱象之下,当事商户、当事人或许“赚”到点小钱,却毁掉了游客的旅行体验和当地的旅游口碑。

根治个体逐利的短视,必须靠监管机制的长效。眼下,不少地区尚未形成常态化监管机制,节假日、旺季抓得严,工作日、淡季松松手;小过小错批评教育,闹出大事再严加处罚。就像大妈强行卖香的彬州市大佛寺石窟景区,工作人员就表示相关问题已经收到很多投诉,而此前仅是“多次驱赶但是无效”。如此又怎么能形成威慑?无效难道就不用再管了吗?

如果监管都是紧一阵松一阵、有一搭没一搭,那也难怪作乱者“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了。唯有各地实行常态化从严监管,结合当地民风民俗,“软硬兼施”,才能发挥“以儆效尤”的正面效果。从长久来看,这也是不让各种乱象趁机“复苏”、把作乱这条路“堵死”的治本之策。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