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娱头条 > 头条 >

古代中国怎样开启早期全球化

来源: 运城新闻网日期:2023-07-24 12:49:08阅读量:7320

□陈康令

在早期全球化阶段,古代中国为世界贡献了什么?如果说西方世界向外的航海探险主要是“单向远征”,那么东方世界内在的陆海复合交往更像是“双向奔赴”。古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因地制宜,因时求新,因国而异。

礼乐纽带

1368年,元明鼎革,百废待兴。明太祖朱元璋开展了大范围的礼乐复兴,力图改变元代“制度疏阔,礼乐无闻”的窘境。1392年,李成桂推翻高丽王朝。明朝与朝鲜王朝之间“以理为先”的双边关系愈发紧密。当时,朝鲜王朝上下极为重视《朱子家礼》。1403年,李朝政府将其纳入科举内容,“令初入仕者,并试《朱文公家礼》”,还令平壤府印刷该书一百五十部,颁赏各司。1430年,朝鲜王朝遣使赴明,专门学习礼乐,尤其是详细考察雅乐和宫廷燕乐,并对各种乐器进行临摹,再以图像的形式带回国。

长城纽带

自古以来,长城的布设与自然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形成了“天人合一”的默契:长城走向基本和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对应半湿润气候与干旱气候的分野。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长城是农耕经济和游牧经济的分界线;从军事斗争和政治联系的角度来看,长城是中原王朝与边疆政治力量对峙较量和协商交流的前沿阵地。

之所以把长城看作农耕政权与游牧政权之间的纽带,是因为它一方面发挥了分隔和过渡两类政治单元的功能,在“以力为先”的逻辑下扩大了双方的战略缓冲空间,一方面又在提高安全保障的基础上,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政治社会的融合。

丝路纽带

1405年,郑和率领2.7万余人的庞大舟师从江苏太仓起锚。28年间,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多次造访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等地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一礼尚往来的历史壮举,拓展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广度与联结深度,帮助许多地方提高了生产力、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充分说明当时中国对外开放的效果是有益的。然而,此后朝野上下并未对海外贸易的认识达成一致,海禁政策时紧时松。其间,被誉为“万国津梁”的琉球王国逐渐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重要贸易中介。

据统计,在隆庆开放后的七八十年间,全球大约有1亿两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当时中国的扩大开放,还让海外华侨的数量迅速增多。他们不仅为东南亚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还坚定地与当地人民站在一起反对殖民统治、反抗殖民压迫。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