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百亿时代” 、创下中国影史7月票房新高。这个夏天,中国电影市场格外亮眼。“仿佛在千里江山图中上一堂国学课”“热烈的不是青春而是梦想”“用爱与勇气冲破命运之笼”……多部国产影片叫好又叫座。
蓬勃的观影需求背后,电影市场变化引人注目。过去,常常是“一家独大”或“双雄争霸”,其他影片表现平平。如今,“神仙打架”,各显神通。《八角笼中》《长安三万里》等国产类型片刷新纪录,《封神第一部》《孤注一掷》等多部“黑马”脱颖而出。今年几个节日档期,多部影片出现票房逆跌,历史罕见。虽然《碟中谍7》《芭比》等热门进口片来势汹汹,但国产片也不示弱、正面对垒,一改往日“陪跑”姿态,变为“领跑”,暑期档票房和口碑双双碾压进口片。
电影“江山”之变让人惊喜,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成果有目共睹,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又极大振奋了行业信心。暑期档已过半,市场热情依旧不减。在电影产业不断升级背景下,站在电影市场全面复苏新起点上,人们更需追问:如何才能站稳脚跟、巩固良好态势,把中国故事讲得更好、传得更广。
电影,是接近人类灵魂的艺术,也是容易激发情怀的文化产品之一。悬疑片、喜剧片、动画片、史诗动作片……无论什么类型、何种题材,怀有对文化的敬畏,才能引发共鸣共情,收获口碑票房。《长安三万里》以普世的艺术形式再现传统文学世界,强化了基于汉语的文化身份认同。《封神第一部》取材于家喻户晓的古典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以中国传统内核书写神话史诗。电影的情感“种子”不仅来自中华传统文化,也源于生活质感、现实力量。百姓的人生经历、集体记忆里,存着可供挖掘的文化“富矿”。《八角笼中》展现了真实的大凉山少年格斗训练,以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小人物”形象,唤起大众追寻梦想的动力。正因为现实中的网络诈骗比电影残酷得多,从上千个真实案件提炼创作的《孤注一掷》才更加“掷地有声”。反观接连上映的几部好莱坞大片,票房“遇冷”和其剧情老套、人物刻板、特效雷同的风格有关。不断重启各种IP系列电影,却延续套路化的文化输出、个人英雄主义的价值观,缺乏创新、消费情怀,观众自然审美疲劳。
文化敬畏,表现为艺术匠心。电影是情感消费,也是一个工业种类。没有匠心之艺,难铸文化之魂。曾经,无演技的流量明星“霸屏”,“天价片酬”抬高制片成本,大量资本为挣快钱涌入电影行业。现在,越来越多创作者有意识放缓节奏,把注意力投向内容创作,大部分经费用于提升剧本和制作质量。在精品意识引领下,国产电影跳出类型单一、翻拍模仿的窠臼,走出类型多元、风格独特的“新路”。不仅内容质量较以往大幅提升,特效、美感和故事呈现也与时俱进。《长安三万里》《封神第一部》等震撼炫目的视听效果,集中体现了中国电影工业化的高阶段位,彰显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艺水平和工匠气质,这背后是多个创作团队的长期准备与精心打磨。从剧本开发、拍摄到后期制作,每一个环节力求精益求精,如此诚意创造的“工业奇观”,自然激发观众深层次的文化共鸣。
国产电影向前走,既要“向内求”,也要“向外看”。以我为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挖掘文化内涵,这是创作群体的责任,也是电影工业的本分。事实证明,我们讲好自己的故事、形成自己的风格,就能够找到通往受众内心的传播途径。但不能忽视,如果只将本国市场视为唯一市场、只造“中国特供”,不愿“出海”远航,中华文化难以鼓风扬帆,电影发展之路只会越走越窄。争取快速扩张的国内市场,并非“缩回”安全区,而是坚定文化自信、积极融入世界的表现。每一次文化探索,都助力中国“软实力”向外投射;每一次积累沉淀,都为下一次高歌猛进做足准备。走出“吃老本”的路径依赖与“吃规模红利”的“躺赢”,跳出“自说自话”怪圈,以丰富优质的供给满足不同观众差异化观影需求,才会有更多人认识并认可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让中华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