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为了让全国人民都乐在其中,自然要包含各式各样的节目。磅礴大气的歌舞类节目唱出齐聚一堂的欢乐,语言类节目如相声小品则负责调节氛围,或感人、或逗笑。而近些年,另一个类别的节目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今年春晚中的《满庭芳·国色》和《百鸟归巢》。传统文化元素和非遗类的节目越来越让人惊艳,得益于人们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
说起非遗,其实“常驻”于春晚的非遗,得数戏曲类。京剧、川剧、豫剧、越剧、粤剧、昆曲、黄梅戏等非遗项目都登上过春晚的舞台,陪全国人民共迎新春。2023年春晚,戏曲节目《华彩梨园》广邀戏曲名家、“80后”“90后”的青年一代戏曲演员和少儿戏曲爱好者同台献技。在今年的《华彩梨园》中,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福建莆仙戏首次登上春晚舞台。
同样“常驻”春晚的还有武术类节目。今年的《演武》由赵文卓与河南少林塔沟武校近百名学员共同演绎,以四时之景变化体现练武之人的持之以恒,展现出中华武术的精气神。
今年春晚让人眼前一亮的节目,《百鸟归巢》必得占有一席之地。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即南音。《百鸟归巢》播出后,#百鸟归巢唱的是什么音乐#话题迅速引起网友讨论。南音以标准泉州方言古语演唱,读音保留了中原古汉语音韵,因而成就了婉转深情的节目效果。南音有著名的四套套曲,即“四”、“梅”(《梅花操》)、“走”(《八骏马》)、“归”《百鸟归巢》)。《百鸟归巢》也呼应了春晚的主题:游子归乡、阖家团圆。
杂技《龙跃神州》则体现河北省级非遗项目中幡的惊险刺激。中幡起源于隋唐,最初是民间杂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由幡杆、伞、旗子、幡面和铃铛等组成,十几个套路,五十多个动作,集造型、亮相等各种高难度技巧于一身,具有一定的娱乐性。由河北省香河县申报的中幡,已经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少儿民俗表演《我和爷爷踩高跷》更是将舞台和非遗完美结合。剪纸艺术、胶东花饽饽、海阳秧歌、山东小调等大量非遗内容被搬上春晚舞台,唤醒了人们过年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