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娱头条 > 头条 >

他以赤诚之心为中国“交响梦”上下求索

来源: 中国青年网日期:2023-09-03 12:57:36阅读量:15748

“纪念朱践耳诞辰一百周年音乐会”昨晚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举行。 《致·践耳纪念朱践耳百年诞辰室内乐精品》黑胶唱片昨日在上海首发。均记者 叶辰亮摄 制图:李洁

今年是朱践耳先生诞辰百年,全国多地陆续开展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昨晚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举行的“纪念朱践耳诞辰一百周年音乐会”上,管弦乐《灯会》等朱老的四部作品奏响,彰显一位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一名忠诚共产党员的赤诚之声。

朱践耳不仅是中国德高望重的作曲家,也是西方音乐世界了解中国音乐创作的重要窗口之一。在朱践耳百年诞辰之际,美国著名音乐学者、南佛罗里达州大学终身教授约翰·罗比逊撰写的Zhu Jianer and the Symphony in China由彼得郎学术出版社出版。

作为一名专门研究亚洲和非洲现代作曲家的音乐学者和演奏者,约翰·罗比逊认为“朱践耳是20世纪末最重要的跨文化作曲家之一”,并将朱践耳与贝多芬、勃拉姆斯、肖斯塔科维奇列为研究生交响乐文献课程中的研究对象。该书中译本《朱践耳和中国交响曲创作》也于今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朱践耳先生的交响曲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当代中国和西方音乐文化,也承载着老一辈中国音乐家的理想,更启迪青年一代奋勇向前。”正如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所说,上海交响乐团将继承和发扬朱践耳先生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推动中国音乐走向世界。

“笔游象牙塔,心系万民情”贯穿着他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提起朱践耳,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这首在半个多世纪里被国人无数次吟唱的旋律。其实,作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朱践耳在其近70年的创作生涯里,除早期这首《唱支山歌给党听》及《节日序曲》等脍炙人口的作品,更是涉足几乎所有音乐体裁,留下11部交响曲、17部管弦乐、15部室内乐、8部声乐作品。

朱践耳本名朱荣实,为践行效法聂耳精神,21岁时更名为践耳。正如他的更名初衷,朱践耳一生心怀家国,作品饱含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每部作品背后,都有他在崇高使命感驱使下,对于人文哲思及音乐美学上的探索,不仅有力推动了中国交响乐的发展,更用音符记录下了一位作曲家在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关于民族命运的思考和洞见,恰如朱老的自勉“笔游象牙塔,心系万民情”。

“至诚至真,乐之灵魂。至精至美,乐之形神。若得万一,三生存幸。孰是孰非,悉听后人。”这是朱践耳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交响梦”的概括。在1975年成为上海交响乐团驻团作曲家后,他创作的十部交响曲及一部小交响曲,“或潇洒虚幻,或余音绕梁、高瞻远瞩、别有寓意”,这些创作也彰显出朱践耳作为一名当代音乐家在中国社会和文化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昨晚,驻团指挥张洁敏、助理指挥张橹挥棒上海交响乐团演绎了朱践耳的四部作品——管弦乐《灯会》、交响组曲《黔岭素描》、女声独唱与弦乐队《水龙吟》及《第十交响曲“江雪”》,其中《水龙吟》由著名女高音黄英担纲独唱带来上海首演。这场纪念音乐会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交响乐团承办。除此之外,11月18日上海交响乐团北极星四重奏还将上演朱践耳多部室内乐作品,缅怀这位伟大的作曲家。

而就在前天,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也在北京音乐厅举行了“党的光辉照我心——纪念朱践耳诞辰100周年音乐会”。

他的交响曲是中国当代音乐的艺术水准标杆之一

朱老的创作轨迹不仅是中国近现代交响乐创作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交响乐史上的一座丰碑。在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孙国忠看来,朱践耳的交响曲带给了世界重要的信息,“当代中国音乐已经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准”。1990年,朱老的《第四交响曲》获瑞士玛丽·何赛皇后国际作曲比赛唯一大奖;同年,他的名字被列入英国剑桥传记中心的《世界音乐名人录》。

除了纪念音乐会,上海交响乐团还从去年底开始策划整理朱践耳创作中较少被人关注的室内乐作品,并与中国唱片有限公司合作,参考先生生前出版的《朱践耳创作回忆录》,最终选定了《记忆》《梦》、琵琶与弦乐四重奏《玉》、女声独唱与弦乐队《水龙吟》、为管弦乐队及五件中国乐器而作的《丝路梦寻》、《孤独》等七首上交从未录制发行过的作品,于今年3月和6月在上海交响音乐厅演艺厅分批完成黑胶唱片的录制。

多次指挥朱践耳作品的张洁敏,在该唱片录制中担任指挥。“朱践耳作为我们团的驻团作曲家,乐团经常会演他的作品,但录制室内乐还是第一次。”她表示,唱片里的作品各具特色,“像《丝路梦寻》用了很多音响,而《水龙吟》则是用了不同的调性叠加在一起,更多的是意境营造”。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