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娱头条 > 头条 >

河北三河鸽哨手艺人精雕细琢留住“空中交响乐”

来源: 中国青年网日期:2023-09-05 16:14:21阅读量:5617

  河北三河鸽哨手艺人精雕细琢留住“空中交响乐”

鸽哨作为“空中交响乐”,是很多人儿时的回忆。14日,在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梁家务村的一座四合院,“永”字鸽哨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何永江正在制作一博物馆定制的一堂鸽哨展品。

鸽哨又名鸽铃,是装在鸽子尾部的一种哨子,鸽子飞翔时能发出响声。鸽哨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从皇宫内院流传至民间后,逐渐发展出来“慧”“永”“鸣”“兴”4个响当当的制作鸽哨的字号。每当完成一个鸽哨,这4家的手艺人都会将字号刻在鸽哨之上。

“和普通鸽哨相比,我制作的鸽哨可以发出9个音,同时更轻更薄让鸽子更加省体力。”何永江手拿鸽哨,露出自豪的神情。鸽哨制作技艺精细考究,是传统的手工制作,分为切、掏、磨、粘、上色5个步骤,各道工序都有着独特的技巧,并且鸽哨是个功夫活,一把哨子从开始到成品,大概要做2天到3天。

鸽哨的材料挑选有着很大的学问,竹子要在三九天砍下,葫芦要选数伏内的,这样才够结实和音准。“葫芦都是我自己种的,不施化肥而且是伏天长出来的葫芦才好用,壁厚、密度大、哨结实,音色也好听。”何永江捧着葫芦,分享着鸽哨制作要点。

为了让“永”字鸽哨制作技艺得到更好传承,让更多人了解、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何永江耗时数十年致力于鸽哨制作和传承。据了解,1949年出生的何永江综合前几代制作技艺的特点并加以改良,使制作出的鸽哨超薄、超轻,美观、别致,品种已发展到40余种,不论是鸽子佩戴还是收藏都成了上品。

何永江希望,将鸽哨文化传承下去,让鸽哨不只是中国的传世佳宝,更能在世界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