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微拂,站在温州古城北大门——朔门之外:刚出土的瓷器锃亮依旧,石头垒砌的古港码头一个连着一个,古时海上的繁华景象似乎就在眼前……
再远远望去,瓯江奔流向前,江心屿静卧江中,屿上双塔矗立。千年古港与千年古塔遥相呼应,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掀开了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
3月28日,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入选有着考古“奥斯卡”之称的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今年浙江唯一上榜项目。考古专家称,该遗址规模大、遗迹全、年代清晰、内涵丰富,是城市、港口、航道三位一体的完整体系,堪称海上丝绸之路的绝佳阐释,展现了海上丝绸之路上、国际交往中的中国风采。
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带来了哪些新价值?遗址“出圈”背后彰显了怎样的文化内涵?记者跟随考古人员,零距离探访这一重大考古发现。
闹市区挖出千年宝贝
拥江面海,穿越千年,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位于鹿城区望江东路东部。“最初是在东首的水门头位置,发现了连片的遗迹,之后又发现了8个码头遗址和2艘沉船。”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梁岩华说,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考古勘探与发掘,古城水、陆城门相关建筑遗迹、成组码头、砖铺道路、木质栈道、干栏式建筑、水井、灰坑等保存较好的古代遗迹逐渐“浮出水面”。
城市中心位置怎么发现这么大的宝贝?原来,2021年,温州市和鹿城区有关部门,为缓解交通压力、激活历史街区,原本打算将望江东路的地面道路改为下穿隧道,考古勘察与施工同步开展。随着宝贝的发现,市政道路工程也就停了下来。
古港遗址里有什么?在现场可以看到,由石头垒起来的古码头、栈道等遗迹呈横向分布,有斜坡式、台阶式。斜坡式码头依托山脚基岩而建,用块石砌筑而成,呈平缓斜坡状;台阶式码头自江岸向航道伸出,平面呈长方形或长条形台阶状,石包土心结构,码头中部填土上垫木板,板上铺平整方砖,砌筑考究。
在码头附近,还发现了2艘沉船,其中一艘残存船头及部分船体,变形严重,断成南北两段,总残长12.4米,最大残宽4.1米。壳板作鱼鳞状搭接,并楔有铁钉,可见技艺精湛。根据隔舱板残存数量推测,该船实际长度约20余米,适合近海航行。
在现场,还能清晰地看到一些瓷器碎片。梁岩华说,这里出土了龙泉窑、瓯窑、建窑等瓷器小件2000余件,以及数以10吨计的古代瓷器残片,大部分为龙泉窑产品,专家推断,应该是来自瓯江上、下游各个窑场。绝大多数的瓷片堆积呈条带状集中分布,且年代集中于元代,堆积特征鲜明。大多数没有发现使用痕迹,推测为贸易瓷器在运输、转运过程中的损耗品。遗址中还出土部分温州漆器、捶丸、砖雕、建筑构件以及贝壳、植物种子等丰富遗存。
现场还能看到瓮城道路遗迹:早期为宋代青砖直路,宽近4米;中期为南宋至元代弧形砖路;晚期为明清及近代条石直路。城址外围地面下还发现有多条石砌排水沟。
大量与古港、古城相关的重要遗存,年代从北宋延续到民国,以宋元时期为主,最古老的距今已有上千年。码头、瓷器、木船、客栈……仿佛再现了千年前,港口船来船往、人声鼎沸、交易繁荣的景象。
一根琉璃簪的国际化往事
“温州古港遗址规模大、遗迹全、年代清晰、内涵丰富,是城市、港口、航道三位一体的完整体系,堪称海上丝绸之路的绝佳阐释,也表明温州是海上丝绸之路不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城市。”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向明表示,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从瓮城、码头、航道、航标,构成了一个十分完整的体系,这在当今世界的港口遗址考古中,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宝贝逐渐浮出水面,如何鉴定其价值、如何保护成为地方考古面临的一道必答题。去年11月,在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导、温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温州朔门古港遗址考古成果专家论证会上,就朔门古港遗址发掘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以及下一步的考古研究与保护利用等问题,来自全国的专家进行了把脉论证。
温州依山面海,因港而兴,宋代杨蟠曾赞叹“一片繁华海上头”。温州古城选址于江海交汇的瓯江下游港湾,城址1700年未变。“有船、有码头、有瓷器交易。”专家认为,朔门古港遗址的发掘,生动勾勒出宋元时期温州港的宏阔场景,重现了“温州外滩”的繁华景象,凸显了温州古城港、城一体的规划特色,也是我国城市考古、港口考古的重大收获。
“这个就是从遗址里出土的宋代龙泉窑瓷碗,施青黄釉,刻划花卉纹,做工讲究。”专家认为,南宋至明中期,龙泉瓷名扬天下,大量外销,被称为大航海时代之前我国的第一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品。温州凭借其发舶港口地位以及江海中转节点优势,成为龙泉瓷外销的主要集散地和起点港。本次发掘揭露的码头遗迹群及海量瓷片堆积就提供了关键物证。
我们还能透过一根琉璃簪,揭开一段对外交往的往事。温州港地处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位于宁波、泉州两个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之间。尤其在宋元官方港口开放时期,温州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作用更加明显。海外诸国的香药、香水、象牙、琉璃等货物,均通过港口进入温州城。港口码头遗址出土了一组断成数截的宋末琉璃簪,考古专家判定属中亚地区出产,由此也可见温州对外交往频繁。
这些发现,为我国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更多的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说,近几年,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的发现不断涌现,比如太仓樊村泾遗址、上海青龙寺遗址等,包括泉州成功申遗越来越引起学界和社会的关注。朔门古港遗址城市、航道、港口三位一体,是海内外港口遗址的重要发现,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千年来,一代代的温州人,正是顺着这条路,随着贸易走向全球,编织起全球贸易网络。跨越浩瀚的海洋,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商品贸易之路,更是文化交融之路。包括温州港等在内的港口,如璀璨的明珠,见证各国人民利益交汇、情感交融的历史。
考古主题遗址公园蓝图已现
对于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来说,除了遗址挖掘,如何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依然面临着多重的艰巨任务。“作为温州主城区北面的主干道,望江东路由于遗址的挖掘,已经封闭了2年多时间,周边居民为此绕道,出行高峰期拥堵不堪。”温州市鹿城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民生的诉求和压力很大。如今,温州市委市政府以及文物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改变了原来的建设计划,并付出了一定的经济代价,让市政工程道路为考古让路。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原院长、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王炜林表示,温州市政府不仅对这次考古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更为其后续的遗产保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个考古案例是温州为全国树立的遗产保护榜样,显示出了一种新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随着遗址逐渐被公众知晓,如何更好传承非常重要。放眼国内,故宫的活化利用被大家熟知。温州也在开展这方面的探索,比如举办公益研学,让考古专家带着市民走进朔门古港遗址;再比如,在出土的文物遗存中,有一件瓷器和萌兔沾边,组织市民一起去看“兔”等。让老百姓近距离接触挖掘出来的这些宝贝,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思维对待文物,无疑为文物保护的普及注入了新的活力。
既要做好文物保护,又要让市民能够近距离接触到。目前,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公园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前期工作,集怀古寻根、网红打卡于一体的温州市区首个考古主题的遗址公园设计蓝图已完成。此外还将建设一个博物馆,展示此次出土的宋元时期沉船等文物。遗址公园还将建设配套服务设施,增设多处与考古有关的潮流打卡点,既能让年长者来此怀古,又能让年轻人前来打卡拍照。
梁岩华透露,目前,遗址三维建模已全部完成,遗址保护规划、遗址公园建设规划、纳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体系的相关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之中。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温州老城、历史街区、城门、道路、房屋、码头、航道甚至是江心屿上的航标塔统一整体的考古遗址公园,可以实现文旅融合。
朔门古港遗址,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