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阳历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度时,大寒来临。它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宛若莲步轻移、眼波流转、长袖善舞的当家花旦,在万众瞩目中咿咿呀呀地唱着一场压轴戏,将节气的故事情节推向高潮。
大寒登台,一曲以寒冷为主题的咏叹调开始起起落落。《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我国大部地区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民间俗语说:“大寒大寒,滴水成冰,冷成一团。”
大寒一路敲敲打打,空气中弥漫着喜迎新春的欢乐气氛,消融冬末的寒意。它一般跟农历的岁末时间重合,故与春节撞个满怀。农谚曰:“小寒大寒,杀猪过年”“过了大寒,又是一年”。人人都在动,走动、劳动、响动,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准备年货,腌制各种腊肠、腊肉,或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肴。人们争相购买芝麻秸,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除夕夜,人们将芝麻秸撒在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图个新年佳节的好口彩,也使得大寒驱凶迎祥的节日意味更加浓厚。
大寒,梆子铿铿锵锵,给浅吟低唱的唐诗宋词配上一曲动人的乐章。唐人耿湋诗说:“愿保乔松质,青青过大寒。”他在大寒时节看到的是久经风雪考验的松柏坚贞。白居易没有回避苦难,在《村居苦寒》中感叹民生艰难:“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陆游也真切地描绘道:“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
在经历了寒气的洗礼与磨砺之后,就是大寒冬尽、苦尽甘来。苏轼在《大寒步至东坡赠巢三》看到了春天正在萌芽:“行看花柳动,共享无边春。”
大寒上演了一场狂欢的压轴戏,高亢清晰的唱腔,一字一句唱着冬去春来、一元复始的节气故事。在那喧闹古朴的戏声中,春天就在不远处等着我们,勃勃的生机已经在白雪覆盖的地里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