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娱头条 > 头条 >

纪录片翻译的技、艺与道

来源: 中国青年网日期:2023-08-11 14:41:42阅读量:12557

作者:王颖冲

今年,笔者有幸承担了“北京冬奥会遗产系列宣传片”的翻译工作,包括2部总宣传片、12部场馆纪录片和17部主题纪录片。纪录片展现了中国的当下与现实,让世界了解北京冬奥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先进理念与不懈努力,呈现全民参与冰雪运动、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的火热场面。为助推纪录片的国际传播,字幕翻译需要遵循影视翻译的基本原则,如简明易懂、声画协调等;同时,它又因自身的摄制特色而要求译者求真务实、善于合作,具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首先,纪录片的信息功能突出,包含大量说明性文字,译文务求准确,即“求真”。应奥组委和北京冬奥组委的要求,“北京冬奥会遗产系列宣传片”的字幕翻译一律使用英式拼写,专有名词须采用官方译名或官方缩写,有关冬残奥会和残疾人的内容则要符合国际残联规范。片中出现了不少环境和气象术语、花样滑冰的技术动作、蔚县剪纸的点彩工艺、张北柔性直流电网的技术,此外还有各地受访人的方言语汇。这些都需要译者谨慎细心、广泛查证。

其次,纪录片通常没有成熟脚本,讲求即兴和真实,因此对话存在冗余和表意不清,这就要求译者优化外文字幕,提高其简洁度、逻辑性和准确性,即“务实”。总宣传片《一切刚刚开始》中有这样一幕,建筑专业的学生正在冬奥场馆开展空间感知方面的田野调查。译者获得的中文字幕是“普通人的步数,不是你定向越野的”。但是去山顶的路如何能提前估算步数呢?经过与编导和受访者的再次沟通,我们才确认现场说的是“步速”而非“步数”,避免了因环境噪音和口音引发的误解。

再次,纪录片翻译特别倚重译者与摄制团队的沟通合作。大多数影视翻译一般由译者或翻译小组独自完成,而纪录片译者则有机会深度接触导演、受访者和配音人员,通过即时交流以摸清摄制团队的用意,咨询专业术语的内涵,补全因剪辑造成的逻辑缺失。有时,摄制组还会对译文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完善译文。例如,总宣传片中提到北京冬奥会改变了场馆设计理念,挑战了“盖得越少就越可持续”的传统。字幕翻译的初稿是“takeanalternativeapproach”,但导演希望能够强调这是中国的一项创举,是抗争后得来不易的结果,因此译者改为“subvertthelong-standingtradition(颠覆传统)”。

最后,纪录片承担着“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外语能力和全球视野,也必须具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片名翻译为例,有的译名未必与原文完全对应,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宣传片中有一集题为《冰雪奇缘》,讲的是来自北京和上海的两个小朋友因冰雪运动结为好友。中文片名正好是迪士尼动画片的译名,回译只会引起文化误解。译者将片名译为“FriendsComingfromAfar”,用一南一北两位小朋友相聚崇礼的情节呼应中国传统文化的典故。《绿色冬奥》讲述了一群环境工作者的故事。译者没有字对字直译,而是处理为“GoGreener(再环保一点)”,既突出了北京冬奥会是史上最环保的奥运会,也体现出对奥运传统的尊重。

21世纪以来,国产影视的对外传播已取得长足进步。除了传统上在国外较受欢迎的功夫电影,近年来历史剧、动画等类型也逐步“出海”。但相比之下,纪录片更能反映中国实际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生产,其译制对“讲好中国故事”尤为重要。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纪录片也常以短视频的方式呈现,贴合现代人接收信息的模式。“北京冬奥会遗产系列宣传片”单集长至十几分钟,短则几分钟,通过多种渠道被全球观众转发。这些镜头记录了北京冬奥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就,并通过翻译的技、艺与道让世界人民读懂中国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光明日报》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