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娱头条 > 头条 >

一座老纪念馆的新愿景

来源: 中国青年网日期:2023-09-06 13:32:26阅读量:17284

走进昆明杨升庵徐霞客纪念馆,几株玉兰花开得正艳,穿过苔染的石壁,步上台阶,一座古朴清幽的四合院落映入眼帘:明媚的阳光透过参天的古木洒向庭院,院内树影斑驳、花木繁盛,松柏掩映间一座坐西朝东的大殿端严屹立,殿内正中塑有一座徐霞客的半身雕像,猛然一看,雕像深邃的目光仿佛穿过雕花木门望向远方的山川湖海。

徐霞客纪念馆正殿。人民网 刘怡摄

今年春节假期,这个原本有些冷僻的老纪念馆热闹了起来!

仅1月21日至1月26日期间,短短6天,纪念馆的参观人次便达到1200余人,对于一个年均接待参观者2万余人次的老纪念馆来说,日均200多人的游客量,着实让这座“藏”在昆明西山脚下的纪念馆“热”了起来。

1638年的夏天,51岁的徐霞客来到云南昆明,乘小船横渡草海,准备游览滇池西岸的太华山,路经高峣时,他拜谒了这座为纪念状元杨慎修建的太史祠(今升庵祠),并在内歇息用饭。一天之中,徐霞客两上两下西山,写下了《滇游日记》的开篇之作《游太华山记》,让“千百年莫之一睹”的边疆胜景第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1986年,昆明市政府重修升庵祠时,在升庵祠一墙之隔的普贤寺旧址上,建立了这座昆明徐霞客纪念馆,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此后的三十余年间,古朴的院落、苍劲的古木、清幽的环境与徐霞客的传奇故事,共同沉淀出这座老纪念馆独特的文化气韵。

徐霞客纪念馆内展示的徐霞客半身塑像。人民网 刘怡摄

“老”底蕴吸引来了游客,但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明白,把游客留住还得“新”!

徐霞客纪念馆内,用绘画展示再现了徐霞客深夜撰写游记的历史情景。人民网 刘怡摄

徐霞客纪念馆工作人员的想法和省里的政策“对路”。今年的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深入推进文化润滇,同时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促进旅游业与健康、体育、文化、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

省里送来了“政策东风”,春节期间,云南各地旅游市场的快速复苏也为这座老纪念馆带来了新机遇。徐霞客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们谋划着,今年在升级馆内展陈布置的基础上,成立课题组,引进相关研究人才,对杨升庵及徐霞客的人物故事、文字经典等进行挖掘,推出研学课程,打造文旅与科普相结合的模式,增强游客粘性。

“此前我们就与徐霞客中心学校的师生们进行了尝试,在科普中增加了场景互动 ,带领师生们重走西山的霞客故道,让孩子们身临其境感受《徐霞客游记》中记载的秀美胜景。”杜殿淮说,有了经验,纪念馆做沉浸式互动也更有了底气。

引进临时展览、打造以徐霞客故事为主线的剧本游、增加篆刻和拓片等文化互动……今年,纪念馆想做的还有很多。

离开前,杜殿淮再三邀请,希望今年农历三月的花朝节,纪念馆的徐霞客剧本游开放测试时再来体验。

那时,春暖花开,这座老纪念馆也将“旧貌换新颜”。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