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娱头条 > 头条 >

岁月里的古琴

来源: 中国青年网日期:2023-09-10 14:58:28阅读量:19281

宋代《听琴图》轴,左上有蔡京的一首诗,右上有宋徽宗题的“听琴图”三字。

古琴音色之美,余音绕梁。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文武七弦琴,是一种全身上下都充满了文化内涵的中国传统乐器,有3000多年的历史。

小区门前新开了一家古琴店,不时有清脆悦耳、宛若天籁的古典名曲从店内飘出。这琴声,时而宽阔苍凉,如临深山;时而凄然悲切,如感秋意;时而深邃低沉,如观江河;时而清新流畅,如处静夜;时而余音袅袅,如鸟鸣脆,引人入胜。每天上下班时,我都会不由得沉醉于古琴那独有的含蓄深沉、悠扬委婉、典雅舒缓的意境之中,仿佛在这个喧嚣的尘世找到了一处放置心灵的净土。

古人认为,天上有五星,地上有五行,所以世上的声响有五音,因此也有了神农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创造最初古琴的传说。从外形上看,古琴独特而神奇的造型,本身就有颇为耐人寻味之处。如琴面呈弧形,代表着天;琴底为平面,代表着地,合乎传统“天圆地方”之说,琴身整体长三尺六寸五分,代表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它有十三个徽,代表着一年12个月和1个闰月。古琴最初为五根弦,象征着金、木、水、火、土。周文王为悼念亡子伯邑考,加了一根弦;周武王伐纣时为鼓舞士气,又添了一根弦。故古琴又被称为“文武七弦琴”。汉代桓谭在《新论》中记载:“神农之琴,以纯丝做弦,刻桐木为琴……虞舜改为五弦,文王武王改为七弦。”

古人云:“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古代文人不论是苦读小憩、课余交际,还是节庆宴饮、投亲访友、拜谒觐见,弹琴听琴无数,琴声或悠扬或激奋,引起人们诸多的遐想。换句话说,琴技琴声最重要的不是用来对外炫耀的,而是一种内敛的自我陶冶精神。唐代以后,文人雅士多以琴会友,以诗纪事,留下了许多妙趣横生的琴诗。诗仙李白《听蜀僧濬弹琴》,写蜀地一位和尚弹琴技艺之高妙:“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比喻琴声之清越宏远、铿锵有力;“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则表达明琴声荡涤胸怀,使人心旷神怡、余音回味无穷;最后一句“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聚精会神听琴声悠悠,听得让人忘记了时辰,反衬悦耳琴声之高妙诱人。

古琴音色淡雅,音域宽广,醇和清亮,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形式中正平和,被称为“太古之音”“天地之音”。古琴的三种音——散音、泛音、按音,都非常淡雅。散音松沉而旷远,让人起远古之思;泛音则如天籁,有一种清冷入仙之感;按音则非常丰富,手指下的吟猱余韵、细微悠长,时如人语,可以对话,时如人心之绪,缥缈多变。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音则同大地,称为天地人三籁,可以状人情之思,也可以达天地宇宙之理。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着一面出自唐代的铜镜,饰图描绘一男子坐在竹林间,膝上置一张古琴,在他面前有张摆着香炉的矮桌。最上面,可见太阳,半掩在神奇吉祥的云霞之后。正中是镜钮,呈乌龟状,在荷叶上探身水池中,前面起伏着几座奇山异峰。镜的右边,在几棵树下,可见一只凤凰伸爪展翅,仿佛为古琴声所动,停驻在那怪岩上。这幅充满了有关古琴理念的象征性图画,使人联想到一种和谐超脱的宁静生活。

“琴之为器也,德在其中。”古琴不单是一件乐器,更是一面心灵的镜子。中国历代文人皆讲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每当抑郁不得志之时,通常选择将关注点从纷攘的外界拉回到丰富的内心,逍遥隐逸,寄情山水,亲近广阔的大自然,琴道便成了生活里保持平和心态的独特手段和重要标尺。著名的古琴曲《鸥鹭忘机》,讲一个善良的渔夫每次出海,海鸟总是围着他盘旋,它们很依顺,渔夫可以抚摸它们,而他从不滥用它们的信赖。可当渔夫的妻子得知此事,就让他带几只回家玩。渔夫下次再划船出海时,海鸟都飞在高空,不再像平日那样降落下来了。这个故事源自《列子》,说的是唯有无二心、不功利的人,才能与自然和睦相处。

古琴的音色,不似二胡如泣如诉,却比之婉转缠绵;不如古筝响亮欢快,却见平和沉稳;不像琵琶大珠小珠落玉盘式的直接了然,更加细腻、含蓄、委婉。在人心容易流于浮躁的今时今日,不妨为自己创造一个舒畅优雅的小空间,听一曲恬淡、平和的古琴音乐,既可静心,又可养生,人事间的一切烦忧,或许瞬间就会化为乌有。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