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放
在四时八节中,元宵具有独特的文化品性,她虽然没有依傍具体的节气点,但在节日体系中的地位突出,这除了她与春节的关系外,恐怕还有更深层的月亮崇拜原因,作为天官赐福的上元节,其在民俗信仰中有特殊地位。
正月望日地位的凸显是在汉代中期以后,汉武帝太初历的颁行为元宵、元夕节地位的奠定提供了契机。太初历是阴阳合历的历法,它采用夏历建寅的方式,将正月定为一年之首月,正月一日为元正,正月十五日晚上升起的自然是新年的第一轮圆月,这就是元夕的意义。
元夕处在新岁之首,其地位因此超过一般的望日。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虽然太初历颁行之后,元宵有了发展的契机,但作为一个民俗大节,它的出现还要有适宜的社会历史条件。据一般的文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西域记》称印度摩揭陁国正月十五日会聚僧众,“观佛舍利放光雨花”。汉明帝为了表彰佛法,下令正月十五日夜,在宫廷和寺院“燃灯表佛”。
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六朝隋唐时期正月望夜的灯火愈烧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