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士族势力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官僚制度代替门阀制度。社会上任何人,要想保持家业不堕,除了读书做官,已经没有别的出路。
宋代学校大致有四种类型:中央官学、地方官学、各地书院、私塾村校。其中,私塾村校的规模,一般都不大,因为收费低廉,可以就近入学,所以深受贫寒子弟欢迎。北宋中后期,私塾村校已遍及穷乡僻壤,有的乡先生弟子可达几百甚至上千。南宋则更多,如南剑州,“家乐教子,五步一塾,十步一庠,朝颂暮弦,洋洋盈耳”。在城里更是如此,如临安府城内外,“自有文武两学、宗学、京学、县学之外,其余乡校、家塾、舍馆、书会,每一里巷须一二所,弦诵之声,往往相闻。遇大比之岁,间有登第补中舍选者”。
在私塾村校读书,虽属启蒙教学,但其中的学生后来成为名臣和学者的不在少数,如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禹偁、范仲淹、欧阳修,真宗、仁宗两朝名相吕蒙正、张齐贤、王随,南宋进士第一人张孝祥和王佐、文天祥等人,皆曾受业于乡先生。私塾村校算是培养知识分子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