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娱头条 > 娱乐 >

电视剧《人生之路》收官 文学经典如何改编再次引发争议

来源: 网络日期:2023-04-21 10:12:00阅读量:10682

部分取材于路遥小说《人生》的电视剧《人生之路》,日前正式收官。作为一部文学经典名著的改编剧,《人生之路》在豆瓣收官打分6.9分,还算让人满意,但该剧自开播之日起就引发的文学经典影视改编话题却没有终结。文学经典影视化该如何改编,依然值得探讨。

  观众争议

  人物剧情大删大改脱离原著气质

  《人生之路》曾取名《人生·路遥》,在开播前临时更名,其实是在降低与原著捆绑关联的程度。剧集开播以后,不少观众都发现该剧对路遥原著进行了不小的改动,比如增加高加林被人冒名上大学的情节等。

  在续写的故事里,高加林凭借文学才华成为了作家,巧珍则因为勤劳朴实做起了保姆,最后还继承了上海老太太的别墅房产,而高加林和黄亚萍在农村戛然而止的感情线也得以延续。相较原著,剧版可以说进行了不低于一半以上程度的续写,这种大刀阔斧的改写引起了不少原著读者的非议。有观众认为,路遥的《人生》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文学青年形象高加林,他的故事有既定的年代背景,对原著人物做贸然的变更,其实也就改写了原著核心的精神气质。

  原著里作者没有交代众人的最终人生走向,这种结尾本身就是一种留白,而在剧版中,高加林在历经多次磨难后最终来到了上海,巧珍、黄亚萍和马栓等人也都通过努力奋斗得到了相对圆满的结局。在原著读者看来,路遥当年开放式的写法提供了一种遗憾美学,而剧版高加林的人生走向则显得过于乐观积极,甚至有些脱离现实。

  观众争议最多的是剧版增写的情节趋向于通俗化,让原著读者感到一些不适。剧中,高加林没有了小说中的颓唐气质,巧珍则由一个内敛含蓄的标准农村女性变成了热情大胆、敢于追求自我的新时代女性。

  主创团队

  合理构建人物关系符合时代审美

  在《人生之路》总制片人魏巍看来,《人生之路》是对《人生》的“全写”,剧版在小说的基础上将人物的走向加以扩写,并结合当时年代的特色增加新的人物和命运线,符合影视化改编的规律,也是综合新时代观众特点和需求进行的调整。

  “《人生》的原著只有14万字,是一部中篇小说,要想改编成长度接近40集的电视剧,必然要做扩写。”据介绍,剧中高加林通过文学写作离开农村、走入城市的人生走向,结合了路遥的自身经历,并非完全空穴来风。改编《人生之路》的主创团队并不是第一次做文学经典改编,团队此前曾改编过《红高粱》,也对莫言的原著进行过一些改动。

  专家观点

  能不能改怎么改不能一概而论

  文学经典名著到底能不能改,怎么改,其实是一个老问题。

  知名剧评人李星文非常认可剧版改写的合理性。在他看来,电视剧《人生之路》参照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文学为显学的氛围和路遥本人的发展路径,续写了高加林离开土地之后的故事,是一种合理的构建。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戴清则认为,这个问题放在国产影视剧的发展路径里常问常新,不能一概而论。戴清指出,根据不同文学作品的类型和改编方式,大致可以将影视改编划分为三种方向,“忠实论”“创造论”和“适宜论”。以小说《人生》为例,“路遥的文学经典经过了时间的沉淀,是有广泛的读者基础的,观众基于当初的阅读体验对原著是有一定的审美要求的,不能贸然做主题性的大删大改。”不过,戴清也认可囿于篇幅展开的硬性要求,剧版必然要做情节的续写。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同样改编自路遥的同名小说,至今仍被观众打出8.8的高分。其编剧温豪杰说,剧版《平凡的世界》其实也做出了大篇幅的改动,影视剧改编要结合原著特点,不应该僵化地照搬原著。

  文学经典改编难,关键要把握好尺度。李星文提出,一些经典改编剧为了增加可看性而去做功能化的改造,呈现出通俗化的改编倾向,这很容易招致原著读者的批评,但同时也要看到,文学经典的影视化有助于让文学传统更加贴近大众。戴清也认为:“改编需要保留和尊重原著的精神主旨,在遵循合理性和逻辑性的前提下去做尝试。”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