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娱头条 > 头条 >

古代看戏:坐着看还是站着看?

来源: 运城新闻网日期:2023-07-29 13:10:36阅读量:8392

张永和

过去看戏,有经验的观众会根据唱什么剧目、由哪个流派扮主演,来决定坐在剧场哪个位置。当年相声大师侯宝林、马三立都说过一个名段《卖挂票》,说好角唱戏,观众坐票已经售罄了,就要求买站票,也就是站着看。那么,古代看戏什么时候坐着看,什么时候站着看呢?

西汉的时候已经有了百戏。那时候诸大臣看戏时,定是席地而坐,当然一定有个坐垫,那是时代习惯使然。老百姓也要娱乐,那怎么办?他们就站在台底下欣赏。《尔雅·注疏》卷四载:“积土四方而高者为台”,这就是戏剧史上的“露台”,演出就在这积土夯实的土台上,老百姓就只能在台下站着瞧了。到了唐代,戏剧发展了,露台也进一步讲究了,土夯的高台变成以砖石木材建造,虽然仍然是露天的,但观众可以从四面观看了。不过,仍然是得站着欣赏。那时的戏剧,除了娱乐外,还有酬谢天地鬼神以及祭祀祖先的作用。

宋元时期,经济蓬勃发展,戏剧也跟着蓬勃壮大起来。大概在宋仁宗时,戏班子进入搭着大棚子的瓦舍勾栏之内演出。“瓦舍”,泛指有各种玩意儿的娱乐场所,面积很大;“勾栏”则专指在瓦舍内演戏的地方,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剧场。勾栏也有大小之分,据有关记载,勾栏是长方形的,像一个木箱子,四壁是用木板拼接而成,只有一个门供观众进出。勾栏正面有舞台,围绕着舞台有绘着花纹的栏杆,勾栏指的就是这个。舞台前面是木质的观众席,进入勾栏的观众,虽然不编号,不能对号入座,但这次都能混上个座位。舞台的后面是演员扮戏的后台,叫“戏房”,前后台用屏风或木板隔开,演员从后台到前台演出,还有上、下场门。不过,这样的剧场,因为经常是临时搭建,不坚固,所以也常常发生勾栏倒塌、压伤观众的情况。故此,到了明代,勾栏就越来越少了。

没了勾栏,百姓们还得看戏,到哪里看?有两种。其一,庙和祠堂。这些地方一般都修有戏楼,至少有戏台,都是砖木结构,又大都在露天。虽说这戏是给神佛、祖上唱的,祭神、祭祖、祈福迎祥,可受益的是老百姓。这类戏台三面都能看,观众要是觉得站的时间太长,也常带个小板凳,歇歇腿儿。可若是前面的大高个儿要站着看,得,累不累也甭瞧了,视线被挡了。过去为什么有的观众会爬到戏台附近的树上、房上?就是这个道理。其二,明中期起,经济活跃,有钱的人多了,于是自己养戏班,在自家的厅堂里演戏,那所有看戏的观众,一概都会坐在榻和椅子上。

清朝建立后,康熙、雍正、乾隆几位皇上及后妃都爱瞧戏,在皇宫里修建了大小不一的戏台,院里有上下三层的大戏楼,后宫里更有小戏台,唱的是昆、弋雅部。皇家看戏都在室内,坐着、躺着都能看,可绝不站着。一些王府、高官宅府、会馆也跟着修建起戏楼,尽情享乐。北京现存最古老的会馆戏楼是正乙祠,清康熙五十一年由浙江银号商人修建的戏楼,逢年过节给财神爷赵公明唱戏,这些商人自然是有桌有座,台下看戏。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